食用菌是十分適合于工廠化生產的一類農作物,工廠化栽培是最具現代農業特征的產業化生產方式。食用菌工廠化生產采用工業化的技術手段,在環境可控的設施條件下,采取高效率的機械化、自動化作業,實現規模化、集約化、標準化、周年化生產。
國際上最早實現工廠化周年生產的是雙孢蘑菇,已有60年的發展歷史。1947年,荷蘭在控制溫度、濕度和通風的 條件下進行工廠化生產,由此開辟了草腐菌工業化生產的先河。而后美國、德國意大利等國相繼實現了雙孢蘑菇的機械化和工廠化生產。近年來,東歐的波蘭等國也 在迅猛發展。日本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,創立了金針菇等木腐菌瓶栽和袋栽的工廠化周年生產模式。20世紀80年代韓國和我國臺灣地區也相繼引進日本生產 模式,并根據自身條件加以改進,生產規模不斷擴大,栽培技術日臻成熟。
我國內地的食用菌工廠化生產走過了一條曲折的道路。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,從美國、意大利等國家先后引進了9條 大型的雙孢蘑菇工業化生產線,但是由于技術、市場和管理等問題,除了山東九發能夠成功運作外,其余都被迫停產,工廠化生產一度處于低潮。然而自上世紀九十 年代以來,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市場條件的成熟,國內再次掀起了以金針菇、杏鮑菇、真姬菇等木腐菌食用菌工廠化生產投資熱潮。除了臺灣、日本一些獨資、合資企 業陸續在大陸投資建廠外,國內工商企業也陸續投資開發食用菌工廠化生產;如上海浦東天廚菇業有限公司、豐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、北京天吉龍食用菌公司等,以 及省內的龍泉雙益菇業有限公司和武義海興菇業有限公司等,在學習借鑒國外成功經驗的基礎上,采用引進設備和自創技術相結合的方式,先后獲得了成功。此外, 各地小型半工廠化或設施加強型的規模化生產模式更是不斷涌現,我國的食用菌工廠化生產正在迎來一個新的發展高潮。
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市場周年消費需求的不斷增強,工廠化生產是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。
1 當前國內外實現工廠化生產的主要菇種及模式
當前國內外實現工廠化生產的食用菌主要有雙孢蘑菇、金針菇、真姬菇、杏鮑菇、白靈菇、草菇等,其中工廠化生產歷史最長、工藝技術最成熟的是雙孢蘑菇,其次是金針菇、真姬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