雞腿菇是一種藥用菌。味甘滑性平,有益脾胃、清心安神、治痔等功效。經常食用有助消化、增加食欲和治療痔瘡的作用。據《中國藥用真菌圖鑒》載,雞腿菇熱水提取物對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抑制率分別為100%和90%。另據阿斯頓大學報道,雞腿菇含有治療糖尿病的有效成份。近年來,美國、荷蘭、法國、德國、意大利、日本相繼栽培雞腿菇成功,鮮菇、干菇(切片菇)、罐頭菇均受歡迎。
由于雞腿菇集營養,保健,食療于一身,具有高蛋白,低脂肪的優良特性。且色,香,味形俱佳。菇體潔白,美觀,肉質細膩。炒食,燉食,煲湯均久煮不爛,口感滑嫩,清香味美,因而倍受消費者青睞。雞腿菇營養豐富、味道鮮美,口感極好,經常食用有助于增進食欲、消化、增強人體免疫力,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
環境條件
1. 營養。雞腿菇是一種適應力極強的草腐糞生土生菌。可利用的材料很廣泛,如稻草、麥秸、棉籽殼、 牛糞、馬糞,同時還可以很好的利用多種闊葉木屑。可熟料栽培,發酵料栽培,也可生料栽培。
2. 溫度。菌絲生長適溫20~28℃,以24~27℃生長最好。子實體形成需要低溫刺激,由培養溫度降至20℃以下后,子實體原基則很快形成。出菇溫度范圍9~28℃,但以12~18℃為適,20℃以上菌柄很快伸長,并開傘。16~22℃下子實體發生數量最多,產量最高。雞腿菇菌絲抗寒能力相當強,在零下30℃條件下,土中的菌絲可安全越冬,而在35℃以上菌絲會自融。一般低于8℃,高于30℃,子實體難以形成。
3. 濕度。培養料含水量65%~70%極適于菌絲生長,出菇階段要求大氣相對濕度85%~95%。
4. 光照和通風。菇蕾分化需要300~500勒克斯的光強,并要氧氣充足。
5. 酸堿度(pH值)。雞腿菇較喜中性偏堿的基質,培養料和覆土的pH值以7. 0~7. 5為宜。
6. 土。雞腿菇出菇需要土中的微生物和礦物質的刺激。沒有土,子實體形成數量大大減少。栽培需覆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