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菇, 又名香蕈、香菌、冬菇、俗稱黑色森地菇。隸屬于真菌門,擔子菌綱,傘菌目,口蘑科,香菇屬。它香味濃郁,味道鮮美,營養豐富,還含有多種能降低膽固醇,防治心血管病、糖尿病、佝僂病、抗流感病毒、抗腫瘤的生理活性物質。被譽為“天然的保健食品”。
一、主要生物學特性
(一) 形態特征
香菇子實體單生、叢生或群生。由菌蓋、菌褶、菌柄等組成。
香菇菌蓋圓形,直徑通常3cm~8cm,大的可達15cm~20cm;表面淡褐色至暗褐色,常覆有白色或褐色鱗片,肉厚,色白質韌,有特殊香味。菌褶初為白色,彎生,生長后期變為紅褐色。菌柄近圓柱型或稍扁,中生或偏生,長3cm~6cm,粗0.5cm~1cm,內實,常彎曲。
(二)營養特性
營養是香菇整個生命活動過程的能源及物質基礎,豐富而全面的營養物質是香菇高產優質的根本保證。
香菇是木腐菌,主要的營養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,也需要少量的無機鹽和維生素等。
1、碳源 香菇能利用相當廣泛的碳源,包括單糖類、雙糖類、和多糖類。在栽培中以富含碳源的闊葉木屑、棉籽皮、玉米芯等作為栽培主料,再添加適當的蔗糖。
2、氮源 用于香菇細胞內蛋白質和核酸等的合成。香菇菌絲能利用有機氮(蛋白胨、L—氨基酸、尿素)和銨態氮,不能利用硝態氮和亞硝態氮。生產中常添加新鮮的麥麩來提高培養基的含氮量。
在香菇菌絲營養生長階段,碳源和氮源的比例以25~40:1為好。在生殖生長階段最適合的碳氮比是64:1。成熟生長時以碳源濃度高的培養基為好。
3、礦質元素 礦質元素對香菇的生理作用有如下三方面作用:即參與與細胞組成的作用,生理調節作用,對酶類物質的促活作用。通常添加熟石膏,也有添加磷酸二氫鉀。
4、維生素類 香菇菌絲的生長必須吸收維生素B1,其它維生素可自己合成。適合香菇菌絲生長的維生素B1的濃度大約是每升培養基100微克。
在段木栽培中,香菇菌絲主要從韌皮部和木質部中吸收碳源、氮源和礦物質元素。因此,含有豐富營養物質的邊材越發達,對香菇菌絲的生長、子實體的大量發生越有利。在代料栽培中,所用的培養基不僅應滿足香菇菌絲生長的需要,而且更重要的是必須滿足栽培后期子實體連續發生的需要。培養基營養越豐富,原基連續分化越多,菇蕾越多,質量也越好。
(三) 環境條件
1、溫度 溫度對香菇菌絲生長、子實體的形成及香菇的品質具有密切的關系,可以說是影響香菇生長發育的一個最活躍、最重要因素。
(1)、溫度對菌絲的影響
一般來講,香菇菌絲發育的溫度范圍在5℃~32℃,最適溫度24℃~27℃。在10℃以下和32℃以上生長不良,在35℃停止生長,在38℃以上死亡。
(2)、溫度對原基的分化和子實體發育的影響
香菇是低溫和變溫結實的菌類。原基在最適的低溫條件下開始分化。這種最適的低溫條件,隨著不同的栽培品種而有所不同。通常香菇原基在8℃~21℃分化,在10℃~12℃分化最好。原基形成要有一定晝夜溫差刺激,高溫品系在3℃~5℃以上,低溫品系在5℃~10℃以上。溫差越大,形成子實體原基數目越多。原基分化和發育的最適溫度隨著菌株的不同而有差異。通常依子實體形成所需溫度分為:高溫體系(18℃~25℃);中溫體系(10℃~22℃);低溫體系(5℃~18℃)。子實體在5℃~24℃范圍內發育。從原基變成子實體的適溫是20℃。香菇子實體的形狀和產量同樣受到產菇期間溫度的巨大影響,一般來說,低溫品種在低溫條件下質量好,而高溫品種則需在高溫條件下出菇才好。同一品種,在適溫范圍內,較低溫度(10℃~12℃)子實體發育慢、質量好、不易開傘、多出厚菇;在高溫中(20℃以上),香菇發育快、質量差、質地柔軟、易開傘、多出高腳薄菇。在恒溫條件下,不形成子實體。
2、濕度(水分)
水分是香菇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。只有在適宜的水分條件下,新陳代謝才能正常地進行。水分不足或過多都會阻礙香菇的生長發育。但在不同的發育階段,香菇對水分的要求是不同的。
(1)、水分對香菇菌絲生長的影響
在培養基中,含水量過多時,空隙度不足,造成缺氧,導致菌絲生長受阻。含水量過少,則菌絲易萎縮老化。木屑培養基中含水量以60%~65%為宜(因木屑種類、孔隙度、原輔料比例、菌株特性、蒸發量等而異),此時菌絲營養吸收、運輸、子實體分化等活動才能正常進行,干物質積累也較多。
(2)、水分對香菇子實體分化和發育的影響
菇體分化所需要的水分,絕大部分來自基質,基質含水量是出菇的重要因素。含水量過高,香菇質地柔軟,易腐,菌蓋變深黑褐色。菇袋含水不足,加上空氣相對濕度低,可以得到花菇。在實際栽培中,可以通過溫差、濕差刺激,使香菇子實體一起發生,也可以通過浸水時間的長短來控制菌袋上香菇的朵數。
3、光線 香菇是需光性的真菌。強度適合的散色光是香菇完成正常生活史的一個必要的條件。在菌絲營養階段,完全不需要光線。光線會抑制香菇菌絲的生長。長時間光照后,香菇菌絲會產生特殊的反應,菌袋表面產生褐色菌皮,隨著光照的增加,生長速度下降。相反,在黑暗條件下菌絲生長最快??墒窃诤诎禇l件下只有營養生長,而子實體的分化和生長發育則需要光線。分化后的原基在暗處有徒長的傾向,蓋小,柄長、色淡、肉薄、質劣。為了誘導香菇子實體形成,在原基生長階段必須有光照。
4、 空氣 香菇是好氣性真菌。足夠的新鮮空氣是保證香菇正常生長發育的重要環境條件之一。當空氣不流通、不新鮮、氧氣不足時,香菇的呼吸過程受到阻礙,菌絲的生長和子實體的發育也就受到抑制并導致死亡。缺氧時菌絲借酵解作用暫時維持生命,但消耗大量的營養,菌絲易老化,死亡快。因此,在通風良好的場所栽培香菇,才能得到好的收成。進行木屑栽培更要注意通風問題,空氣不暢也會使無氧呼吸的雜菌大量滋生,導致菌袋污染,造成損失。
5、酸堿度(pH值) 香菇喜歡生長在偏酸性的環境里。菌絲在pH值3~7之間都能生長,以pH5.0~5.5最適合,菌絲生長快而稠密。在管理上應注意不用堿性大的水霧、浸水等。防治病蟲害時最好不使用堿性物劑。香菇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,培養基層中的酸堿度是不斷變化的。即使微小變化都會影響到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的形成,因而必須采取相應措施補正。
總之,以上這些條件是綜合地對香菇發生作用的。在營養條件滿足的情況下,決定能否進入結菇階段的主要因子是溫度、濕度和光照。它們在營養生長轉為生殖生長的過程中有重要的作用。當原基形成之后,能否繼續發育長大,關鍵是能否保證通風換氣,同時又保證適當的相對濕度和光照。因此,在栽培實踐中,應盡量模擬和創造最適于香菇菌絲和子實體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,才能獲得高產和優產。
二 武漢中農藍天栽培與管理技術要點
栽培香菇分為段木和代料栽培兩種方式,實際生產中以代料栽培為主。首先以平泉錯季高檔花菇栽培模式為主介紹栽培技術。
(一)常用的配方
1、木屑78% 麥麩(米糠)20% 糖1% 石膏1%
2、木屑45% 玉米芯粉38% 麥麩(米糠)15% 糖1% 石膏1%
3、木屑50% 棉子殼30% 麥麩(米糠)18% 糖1% 石膏1%
4、玉米芯64% 木屑16% 麥麩18% 石膏2%
(二)栽培季節
1、時間安排見下表
項目具體內容制作時間適宜溫度生長培育期
制菌袋裝袋接種2月5日~4月1日
發菌3月5日~8月末24℃~26℃150天~180天
袋入棚 8月末~9月上旬
出菇期 9月~11月20日
4月~6月20日8~18℃160天
越冬管理 11月末~3月末 120天
也可選擇在秋季制菌袋,來年春天出菇。目前,香菇已經實現全年生產,也可依據出菇時間選擇適合的品種,如春季制袋夏季出菇,夏季制袋冬春出菇等模式。平泉的錯季高檔花菇栽培模式以135、9015兩個品種為主,其它脫袋栽培模式以939、L26、Cr02、241等品種為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