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1月16日,第二屆廬陵油田黑木耳文化節在江西吉安縣油田鎮成功舉辦。中國鄉鎮企業協會食用菌產業分會會長、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理事長李玉春,吉安縣常務副縣長王巍,吉安縣油田鎮黨委書記周征生等領導嘉賓,以及當地和周邊黑木耳種植戶、食用菌合作社菇農等1000余人參加了此次活動。
活動以“鞏固脫貧成果,決勝全面小康”為主題,由江西麓林農業有限公司主辦,吉安縣油田鎮政府協辦。在開幕式致辭環節,李玉春會長介紹了全國黑木耳產業發展情況,以及黑木耳栽培在各地產業扶貧工作中所擔負的重要作用。他對麓林公司“稻耳輪做模式”給予充分肯定,并對當地發展冬耳產業提出加強品牌和文化推廣等相關建議。會后,與會代表實地參觀了麓林農業有限公司發菌車間、生產車間及黑木耳基地,現場聽取了公司董事長肖高龍對企業發展現狀及2019年建設目標的情況介紹。
據了解,油田鎮的黑木耳產業是為響應吉安縣脫貧攻堅號召而引進的。2016年,江西麓林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在油田鎮江下村設立黑木耳種植基地,將江下村全村貧困戶全部納入黑木耳種植合作社。基地按照“公司+合作社+農戶”經營模式,采取“支部引領、干部帶頭、群眾參與、貧困戶全覆蓋”模式建立,以“統一流轉、統一規劃、統一種植、統一管理,按股分紅”的“四統一分”模式進行管理。公司負責組織菌袋生產、接種、栽培技術指導和木耳干品的保底價收購,合作社負責組織農戶進行田間栽培管理和木耳采摘等,農戶負責出菇管理。這種模式的好處在于公司解決了技術、銷售等難點,種植戶無風險、易操作,當年種植,當年即可見成效。2016年合作社共籌集資金150萬元,新建養菌大棚5000平方米,種植面積120畝,年增收60萬元,年底每戶貧困戶分紅500元以上。2017年種植面積擴大到了2000畝,年增收達到800萬元。
公司肖高龍董事長在接受媒體專訪時介紹說,發展冬耳種植產業,讓當地老表們閑置農田得到充分利用,冬耳采摘后的廢棄料又可還田作肥料,是很好的循環經濟。當地貧困戶和耳農在家門口就能夠賺錢,實現可持續的收入,還不耽誤照顧家庭,是一項可復制、可推廣的優勢扶貧產業!
2019年1月16日,第二屆廬陵油田黑木耳文化節在江西吉安縣油田鎮成功舉辦。中國鄉鎮企業協會食用菌產業分會會長、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理事長李玉春,吉安縣常務副縣長王巍,吉安縣油田鎮黨委書記周征生等領導嘉賓,以及當地和周邊黑木耳種植戶、食用菌合作社菇農等1000余人參加了此次活動。
活動以“鞏固脫貧成果,決勝全面小康”為主題,由江西麓林農業有限公司主辦,吉安縣油田鎮政府協辦。在開幕式致辭環節,李玉春會長介紹了全國黑木耳產業發展情況,以及黑木耳栽培在各地產業扶貧工作中所擔負的重要作用。他對麓林公司“稻耳輪做模式”給予充分肯定,并對當地發展冬耳產業提出加強品牌和文化推廣等相關建議。會后,與會代表實地參觀了麓林農業有限公司發菌車間、生產車間及黑木耳基地,現場聽取了公司董事長肖高龍對企業發展現狀及2019年建設目標的情況介紹。
據了解,油田鎮的黑木耳產業是為響應吉安縣脫貧攻堅號召而引進的。2016年,江西麓林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在油田鎮江下村設立黑木耳種植基地,將江下村全村貧困戶全部納入黑木耳種植合作社。基地按照“公司+合作社+農戶”經營模式,采取“支部引領、干部帶頭、群眾參與、貧困戶全覆蓋”模式建立,以“統一流轉、統一規劃、統一種植、統一管理,按股分紅”的“四統一分”模式進行管理。公司負責組織菌袋生產、接種、栽培技術指導和木耳干品的保底價收購,合作社負責組織農戶進行田間栽培管理和木耳采摘等,農戶負責出菇管理。這種模式的好處在于公司解決了技術、銷售等難點,種植戶無風險、易操作,當年種植,當年即可見成效。2016年合作社共籌集資金150萬元,新建養菌大棚5000平方米,種植面積120畝,年增收60萬元,年底每戶貧困戶分紅500元以上。2017年種植面積擴大到了2000畝,年增收達到800萬元。
公司肖高龍董事長在接受媒體專訪時介紹說,發展冬耳種植產業,讓當地老表們閑置農田得到充分利用,冬耳采摘后的廢棄料又可還田作肥料,是很好的循環經濟。當地貧困戶和耳農在家門口就能夠賺錢,實現可持續的收入,還不耽誤照顧家庭,是一項可復制、可推廣的優勢扶貧產業!
2019年1月16日,第二屆廬陵油田黑木耳文化節在江西吉安縣油田鎮成功舉辦。中國鄉鎮企業協會食用菌產業分會會長、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理事長李玉春,吉安縣常務副縣長王巍,吉安縣油田鎮黨委書記周征生等領導嘉賓,以及當地和周邊黑木耳種植戶、食用菌合作社菇農等1000余人參加了此次活動。
活動以“鞏固脫貧成果,決勝全面小康”為主題,由江西麓林農業有限公司主辦,吉安縣油田鎮政府協辦。在開幕式致辭環節,李玉春會長介紹了全國黑木耳產業發展情況,以及黑木耳栽培在各地產業扶貧工作中所擔負的重要作用。他對麓林公司“稻耳輪做模式”給予充分肯定,并對當地發展冬耳產業提出加強品牌和文化推廣等相關建議。會后,與會代表實地參觀了麓林農業有限公司發菌車間、生產車間及黑木耳基地,現場聽取了公司董事長肖高龍對企業發展現狀及2019年建設目標的情況介紹。
據了解,油田鎮的黑木耳產業是為響應吉安縣脫貧攻堅號召而引進的。2016年,江西麓林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在油田鎮江下村設立黑木耳種植基地,將江下村全村貧困戶全部納入黑木耳種植合作社。基地按照“公司+合作社+農戶”經營模式,采取“支部引領、干部帶頭、群眾參與、貧困戶全覆蓋”模式建立,以“統一流轉、統一規劃、統一種植、統一管理,按股分紅”的“四統一分”模式進行管理。公司負責組織菌袋生產、接種、栽培技術指導和木耳干品的保底價收購,合作社負責組織農戶進行田間栽培管理和木耳采摘等,農戶負責出菇管理。這種模式的好處在于公司解決了技術、銷售等難點,種植戶無風險、易操作,當年種植,當年即可見成效。2016年合作社共籌集資金150萬元,新建養菌大棚5000平方米,種植面積120畝,年增收60萬元,年底每戶貧困戶分紅500元以上。2017年種植面積擴大到了2000畝,年增收達到800萬元。
公司肖高龍董事長在接受媒體專訪時介紹說,發展冬耳種植產業,讓當地老表們閑置農田得到充分利用,冬耳采摘后的廢棄料又可還田作肥料,是很好的循環經濟。當地貧困戶和耳農在家門口就能夠賺錢,實現可持續的收入,還不耽誤照顧家庭,是一項可復制、可推廣的優勢扶貧產業!
2019年1月16日,第二屆廬陵油田黑木耳文化節在江西吉安縣油田鎮成功舉辦。中國鄉鎮企業協會食用菌產業分會會長、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理事長李玉春,吉安縣常務副縣長王巍,吉安縣油田鎮黨委書記周征生等領導嘉賓,以及當地和周邊黑木耳種植戶、食用菌合作社菇農等1000余人參加了此次活動。
活動以“鞏固脫貧成果,決勝全面小康”為主題,由江西麓林農業有限公司主辦,吉安縣油田鎮政府協辦。在開幕式致辭環節,李玉春會長介紹了全國黑木耳產業發展情況,以及黑木耳栽培在各地產業扶貧工作中所擔負的重要作用。他對麓林公司“稻耳輪做模式”給予充分肯定,并對當地發展冬耳產業提出加強品牌和文化推廣等相關建議。會后,與會代表實地參觀了麓林農業有限公司發菌車間、生產車間及黑木耳基地,現場聽取了公司董事長肖高龍對企業發展現狀及2019年建設目標的情況介紹。
據了解,油田鎮的黑木耳產業是為響應吉安縣脫貧攻堅號召而引進的。2016年,江西麓林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在油田鎮江下村設立黑木耳種植基地,將江下村全村貧困戶全部納入黑木耳種植合作社。基地按照“公司+合作社+農戶”經營模式,采取“支部引領、干部帶頭、群眾參與、貧困戶全覆蓋”模式建立,以“統一流轉、統一規劃、統一種植、統一管理,按股分紅”的“四統一分”模式進行管理。公司負責組織菌袋生產、接種、栽培技術指導和木耳干品的保底價收購,合作社負責組織農戶進行田間栽培管理和木耳采摘等,農戶負責出菇管理。這種模式的好處在于公司解決了技術、銷售等難點,種植戶無風險、易操作,當年種植,當年即可見成效。2016年合作社共籌集資金150萬元,新建養菌大棚5000平方米,種植面積120畝,年增收60萬元,年底每戶貧困戶分紅500元以上。2017年種植面積擴大到了2000畝,年增收達到800萬元。
公司肖高龍董事長在接受媒體專訪時介紹說,發展冬耳種植產業,讓當地老表們閑置農田得到充分利用,冬耳采摘后的廢棄料又可還田作肥料,是很好的循環經濟。當地貧困戶和耳農在家門口就能夠賺錢,實現可持續的收入,還不耽誤照顧家庭,是一項可復制、可推廣的優勢扶貧產業!
2019年1月16日,第二屆廬陵油田黑木耳文化節在江西吉安縣油田鎮成功舉辦。中國鄉鎮企業協會食用菌產業分會會長、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理事長李玉春,吉安縣常務副縣長王巍,吉安縣油田鎮黨委書記周征生等領導嘉賓,以及當地和周邊黑木耳種植戶、食用菌合作社菇農等1000余人參加了此次活動。
活動以“鞏固脫貧成果,決勝全面小康”為主題,由江西麓林農業有限公司主辦,吉安縣油田鎮政府協辦。在開幕式致辭環節,李玉春會長介紹了全國黑木耳產業發展情況,以及黑木耳栽培在各地產業扶貧工作中所擔負的重要作用。他對麓林公司“稻耳輪做模式”給予充分肯定,并對當地發展冬耳產業提出加強品牌和文化推廣等相關建議。會后,與會代表實地參觀了麓林農業有限公司發菌車間、生產車間及黑木耳基地,現場聽取了公司董事長肖高龍對企業發展現狀及2019年建設目標的情況介紹。
據了解,油田鎮的黑木耳產業是為響應吉安縣脫貧攻堅號召而引進的。2016年,江西麓林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在油田鎮江下村設立黑木耳種植基地,將江下村全村貧困戶全部納入黑木耳種植合作社。基地按照“公司+合作社+農戶”經營模式,采取“支部引領、干部帶頭、群眾參與、貧困戶全覆蓋”模式建立,以“統一流轉、統一規劃、統一種植、統一管理,按股分紅”的“四統一分”模式進行管理。公司負責組織菌袋生產、接種、栽培技術指導和木耳干品的保底價收購,合作社負責組織農戶進行田間栽培管理和木耳采摘等,農戶負責出菇管理。這種模式的好處在于公司解決了技術、銷售等難點,種植戶無風險、易操作,當年種植,當年即可見成效。2016年合作社共籌集資金150萬元,新建養菌大棚5000平方米,種植面積120畝,年增收60萬元,年底每戶貧困戶分紅500元以上。2017年種植面積擴大到了2000畝,年增收達到800萬元。
公司肖高龍董事長在接受媒體專訪時介紹說,發展冬耳種植產業,讓當地老表們閑置農田得到充分利用,冬耳采摘后的廢棄料又可還田作肥料,是很好的循環經濟。當地貧困戶和耳農在家門口就能夠賺錢,實現可持續的收入,還不耽誤照顧家庭,是一項可復制、可推廣的優勢扶貧產業!